中医把脉几个手指-中医把脉把一只手还是两只手
文章信息一览:
- 1、六脉寸关尺是什么意思
- 2、刚入门怎样学把脉
- 3、把脉为什么还要捏指尖?
- 4、怎样学习中医把脉
- 5、中医怎么把脉的浮、沉、迟、数、滑、涩是什么
- 6、把脉左右手代表什么
六脉寸关尺是什么意思
1、寸关尺六脉,实际上是指中医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诊断病情的一种独特方式。其中,切就是中医所说的把脉。具体操作上,诊断者会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并拢,轻轻按压在患者手腕内侧的位置。这三个手指对应不同的脉象区域:食指对应的是寸脉,中指对应的是关脉,而无名指则对应尺脉。
2、脉学术语。指寸口脉分三部的名称。桡骨茎突处为关 寸关尺 ,关之前(腕端)为寸,关之后(肘端)为尺。寸关尺三部的脉搏,分别称寸脉、关脉、尺脉。《脉经》:“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
3、所谓把寸关尺六脉,是指中医望闻问切诊断方式之一,切即是把脉。诊断者将自己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并拢按压患者的腕内侧部,其中食指靠手掌按压的部位为寸脉,中指为关脉,无名指为尺脉。因分左右手,所以称六脉。中医通过六脉的脉象来诊断病情。
4、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通常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关前(腕前)为寸,关后(肘侧)为尺。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为六脉。寸、关、尺三部可分浮、中、沉三候,是寸口诊法的三部九候。
5、中医认为,“六脉”的正常状态是平素两手寸关尺六部脉同等沉细而无病象,这被称为“六阴脉”。如果出现脉象异常,则可能提示身体有潜在的健康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6、分为寸、关、尺三部分,两手合为六部即六脉。脉象中有六阴脉,即平素两手寸关尺六部脉同等沉细而无病象者。又有所谓“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象的反常变化,春多风病(伤风、风温、风湿),夏多湿病(腹泻、湿温),秋我燥病(秋燥、咳嗽),冬多寒病(伤寒、痛痹)。
刚入门怎样学把脉
学习脉学,掌握中医诊断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脉诊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可以了解身体的状况,判断是否有疾病。脉诊的基本方法和要领,是学习中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脉诊主要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来诊断疾病。
医生的生涯,成为一名上好的中医大夫。一个好的中医大夫就是一座医院,带着三个手指头可以走遍天下,这是西医永远也做不到的。闲话少叙,书回正传:学习脉诊首先从实用脉诊开始,从习以为常入门。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脉大小。主管察气。脉大气旺,脉小气虚。脉快慢。
在中医诊断学中,脉象是了解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辨别脉象的五个关键点分别是:首先,通过观察脉象的大小来判断气的状态。脉象大表明气旺盛,而脉象小则表明气虚。其次,通过脉象的快慢来判断精的状态。脉象快通常意味着精虚,而脉象慢则表示精充足。再者,通过脉象的硬软来判断火的状况。
把脉为什么还要捏指尖?
推法的力道与节奏,如同在肌肉的海洋中航行。临床中,无论是单手或双手的推拉,都是对肌肉活力的唤醒。在肌肉丰厚的双臂和双腿,推摩法尤为常见,拇指与食指的配合,展现手法的巧妙。
滑脉的特征是脉往来流散滑利,应指圆滑,如同珠滚玉盘。 在把脉时,若感受到类似气泡或小铁珠依次快速通过手指,指尖感觉圆滑,这便是滑脉。 滑脉的脉象跳动显得有力,这是因为怀孕后,孕妇的血液流量增加超过20%,导致脉搏跳动相比平常更为有力,成为滑脉的一个明显特征。
切按时,三指略呈弓形,让“指目”(指尖和指腹交接处)的部位紧贴于脉搏搏动处,因为这个部位的触觉比较灵敏。注意要根据被诊者的高矮、手臂的长短及诊者手指的粗细适当调整三个手指间的距离。布指之后,运用轻、中、重三种不同的指力,结合上下左右的推寻,以辨识脉象。
切诊时,三指要同时切脉,用力要平衡,由轻到重,分为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指力。诊脉时间应不少于1分钟。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这个部位就是“关”,关上(指尖方向)就是寸,关下就是尺。女人怀孕喜脉在哪个地方:为什么古代大夫给女子把脉时说“喜脉”,大家就明白有胎了? LZ:因为生孩子在古代被人们认为是大事,是寓意这家人有传宗接代的人了所以称为喜脉。喜脉是什么样的 滑脉。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
怎样学习中医把脉
学习中医把脉首先需要掌握基础知识。推荐您阅读《濒湖脉诀》等中医经典著作,反复背诵并深入理解脉象特征。通过书本学习后,还需要不断实践,多加练习。只有当您能够做到心手如准确把握脉象时,才能算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日常练习中,可以利用模拟人或健康的朋友进行练习,观察和感受不同脉象。
学习经验:不断积累把脉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辨证能力。 实践训练:通过与中医师现场学习和实践,进行反复训练和研究。 学习经典:阅读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深入了解中医理论。 进修学习:参加相关的培训班、学术研讨会和临床实习,提高专业水平。
中医号脉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学习,包括阅读中医经典著作、参加中医学校或培训机构的专业课程、跟随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实践学习,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在线课程和***教程等。首先,阅读中医经典著作是学习号脉的基础。
学习中医把脉,并非一蹴而就,但也不是遥不可及。关键在于实践。在这里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一些体验。首先,脉象中的数脉、浮脉和沉脉相对容易记忆。数脉的特点是当你轻轻按压脉搏时,每呼吸一次感觉到的脉搏次数超过了四次,这便是数脉,通常提示体内有热症。
中医怎么把脉的浮、沉、迟、数、滑、涩是什么
1、在中医传统医学中,把脉是一项重要的诊断方法。通常,医生会选择手腕处的桡动脉进行诊断。中医把脉时,会将手指按在手腕桡动脉的不同部位,分为三部九候。这三部分别是寸、关、尺,每部分再细分为浮、中、沉三候。通过观察和感知脉象的浮、沉、迟、数、滑、涩,可以诊断出疾病的具体情况。
2、涩脉通常提示气血运行不畅,常见于血瘀、气滞等病症。如果患者伴有胸闷、痛经等症状,涩脉可能提示体内有血瘀或气滞。但是,涩脉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妇女月经不调。因此,在诊断时需要结合其他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3、浮脉在中医理论中通常与体表的病症有关,如表证、虚证等。而沉脉则往往提示体内可能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实证、慢性疾病等。医生通过对脉象的准确把握,可以进一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所在部位,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4、滑脉主要是痰、痰饮。因痰饮内阻,在正气不虚的情况下,可出现气血涌流,故脉显滑。高烧患者,热胀冷缩、脉滑,女性受孕后,气血涌流来养胎儿,表现出典型的滑脉。涩脉脉象艰涩,如轻刀削竹,滞涩不滑,至数较缓而不匀,脉力大小亦不均,呈***调。涩脉多见于气滞、血瘀、精血不足等。
5、脉位的浮与沉反映了病位的表里。浮脉表示轻按即可感知,重按则减弱,多见于外感病初起,表明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争于肌表。沉脉则需重按才能察清,轻按不得,多表明病在里,阳气衰微。 脉速的迟与数反映了脉搏的速率。迟脉一息不足四至,表明病属寒性,气血运行不畅。
6、中医通过把脉来诊断疾病,这一过程称为切脉。健康人正常的脉象是一次呼吸跳动四次,脉搏在寸、关、尺三部均有显现,脉象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在深部应有力。由于脉象与全身血脉相连,故脏腑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在脉象上有所反映。有时症状未充分显现之前,脉象已出现变化。
把脉左右手代表什么
1、左手属阴,但在把脉时却要在左手,这是因为中医中的阴阳理论并非简单的左右对称,而是涉及到人体内部器官的阴阳属性。心肝属于阳中之阳,肺属于阳中之阴,但这并不意味着心肝就完全属于阳,肺就完全属于阴。实际上,任何事物都同时具有阴阳的两重性,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2、中医在号脉时,将手腕分为寸、关、尺三个部位,分别对应上焦、中焦、下焦。通过食指号寸部,中指号关部,无名指号尺部,可以准确判断患者身体的具体状况。此外,左右手的号脉也有区别,左手的寸、关、尺分别代表心、肝、肾,而右手的则对应肺、脾、肾。
3、中医的脉诊左右手的确是不同的,简单说左手是心,肝,肾,右手是肺,脾,命门。中医号脉常取寸口,即切压腕后桡动脉浅表部位以体察脉象变化的脉诊方法。临床意义: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解剖部位较浅,其搏动在正常情况下浮沉大小适中,在病变时反应敏感容易感知。
4、右手中指跳为女性。手指靠近拇指一侧跳的是门槛里的仙家(家亲或祖宗),靠近小指侧跳的为门槛外(外来的没有血缘关系)的仙家。通常这些外来的仙家都是道行较高的,有相应的能力的才会得到***本身仙家的许可,才会上身说话。所以清仙脉跳的都是将来需要上堂口的仙家。
5、一般人把脉时左右手都有寸关尺,左手的寸脉对应的脏是心,关脉对应肝,尺脉对应肾(膀胱)。右手寸脉对应肺,关脉对应脾,尺脉对应肾(命门)。现代脉象28种,另有真脏脉7种。按照中医理论,脉象可初步诊断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6、左手寸口。心小肠脉所出。左关。肝胆脉所出。左尺。肾膀胱脉所出。(命门与肾脉通)右手寸口。肺大肠脉所出。右关。脾胃脉所出。右尺命门(心包络手心主)三焦脉所出。
关于中医把脉几个手指,以及中医把脉把一只手还是两只手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上一篇
新手学中医针灸怎么样-想学中医针灸 -
下一篇
邓中医艾灸推拿-名老中医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