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湿热中医如何调理-中医清湿热中药配方
接下来为大家讲解清理湿热中医如何调理,以及中医清湿热中药配方涉及的相关信息,愿对你有所帮助。
文章信息一览:
糖尿病的湿热中阻型患者的中医治法与处方分别是什么?
1、[处方]黄芪300克,甘草50克。[用法]上为末,开水吞服,每次6克,每日2次。(10)参母石膏汤 [主治]滋补肝肾,养阴润燥,益气清热,生津止渴。主治糖尿病。
2、[处方]白蔻9克,藿香、佩兰、知母、滑石、薏仁各10克,生石膏15克,法半夏、苍术各6克,通草3克。[用法]水煎服。(3)薏仁藿香汤 [主治]用于消渴(糖尿病)、脾虚湿热困阻、气不化津者。
3、白蔻藿香汤 [主治]用于湿热交结、湿从燥化者。[处方]白蔻9克,藿香、佩兰、知母、滑石、薏仁各10克,生石膏15克,法半夏、苍术各6克,通草3克。[用法]水煎服。(3)薏仁藿香汤 [主治]用于消渴(糖尿病)、脾虚湿热困阻、气不化津者。
中医湿热体质应该如何进行有效调养?
1、意见建议: 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以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等;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
2、病情分析: 湿热体质的人调理方法:湿热是直接和肝胆相关的体质,所以首先要疏肝利胆,祛除湿热。 指导意见: 体质偏湿热的人还需要食阴以养阴,比如核桃、黑芝麻、兔肉、鸭肉、冬瓜、莴笋、百合、紫菜、鸽蛋等属于阴性的食物。一些补肾的食物,如黑豆、枸杞、黑芝麻、海带、木耳等也是合适。
3、湿热体质的总体原则那就从湿热两字入手,清热理湿,湿热体质形成的原因还是辣的和高热量的东西,比如说酒、甜的油腻的东西。原则上这些东西也是要少吃,应该是以清淡为主的饮食。推荐吃西瓜和荸荠。
4、调节饮食:湿热体质的人应该少食用一些辛辣、油腻、甜食和生冷食物,如辣椒、海鲜、冰镇饮料、冰激凌等。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热利湿功效的食物,如薏米、荸荠、赤小豆等。调节作息:湿热体质的人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常,生活规律,不要长期熬夜,或过度疲劳。居室环境宜清洁通风,不宜长期居住潮温的环境,宜选择坐北朝南的房间居住 保持二便畅通,防止湿热郁聚,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皮肤病变。改正不良嗜好,戒烟限酒。适度的户外活动,身体锻炼,如散步、森林浴等。
中医如何调理湿热体质
病情分析: 湿热体质的人调理方法:湿热是直接和肝胆相关的体质,所以首先要疏肝利胆,祛除湿热。 指导意见: 体质偏湿热的人还需要食阴以养阴,比如核桃、黑芝麻、兔肉、鸭肉、冬瓜、莴笋、百合、紫菜、鸽蛋等属于阴性的食物。一些补肾的食物,如黑豆、枸杞、黑芝麻、海带、木耳等也是合适。
【阴虚兼湿热,中医治疗方法】如果体质阴虚,夹有湿热,症状往往错综复杂,治疗难度较大,中医可以用甘露饮治疗,这个配方用生地黄、熟地黄、石斛、麦冬、天冬滋阴润燥滋养阴液,配合黄芩、茵陈、枳壳、枇杷叶清利湿热,甘草调和。
调理方案如下,重点疏通经络:背部膀胱经,拉罐,开通背腧穴,喝金银花+白菊花茶清肝,点揉太冲,肝腧,期门平肝火,红小豆加薏苡仁煮水来利湿,吃清胃散来降胃火。三 天下 来,效果不错。
湿热体质可以通过一些保健来进行祛湿,比如拔罐,刮痧等,还可以通过中药来进行调理,在中药里,有不少药材都具有祛湿热的作用,当我们感到体内有湿热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服用中药来化湿。
湿热体质的人,要截断滋生湿热的源头。清热利湿,保证二便通畅,大便不粘滞,小便不黄,(黄了多喝水)。饮食上少吃甜食,辛辣***的,少喝酒,少吃肥甘厚味。饮食清淡去湿,喝绿茶,花茶,绿豆,冬瓜,丝瓜赤小豆,西瓜。戒除烟酒,忌讳熬夜。避免在潮湿的地方久住。
严控肥厚、油腻、味重、辛辣等***性大的食品,多食蔬菜水果,多喝水或绿茶。多吃利湿、清热的食物:冬瓜、薏米粥、苦瓜、***、柚子等;如胃寒需少量服用以上食品,但一定要坚持食用至少一月,方见成效。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中医怎样治疗湿热积滞?
***疗法 [取穴]肝俞、大肠俞、三焦俞、气海俞等。[操作]患者俯卧,医者用肘尖按压两侧膀胱经内侧线肝俞至大肠俞一段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分别重取三焦俞、气海俞、大肠俞或次缪。(2)指压疗法 [取穴]主穴:中脘、内庭、天枢、公孙、阴陵泉。
马齿苋合剂 [主治]清热解毒,通腑忌滞。[处方]鲜马齿苋(取汁冲兑)200~250克,生大黄(后下)12克,蒲公英、槐花各30克,桃仁8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温服。
治疗此类的症状,前期表现为食积湿热为明显的,重在传导清泻,治疗可以用枳实导滞丸等方药治疗,配方里有枳实、大黄能够通腑泻热、行气导滞;还用了黄芩、黄连能够清泻胃肠之间的湿热;配合白术、茯苓健脾胃,神曲消食和胃;泽泻利水泻热。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加减]若燥结不甚,大便溏滞不爽,苔黄腻,湿象较显者,可去芒硝,加栀子、黄芩、黄柏苦寒清热燥湿;若少阳阳明合病,两胁胀痛,大便秘结者,可用大柴胡汤;若兼食积者,可加莱菔子、山楂以消食导滞;病程迁延者,可加桃仁、赤芍以活血化瘀。
【中医治法】[治法]清热利湿,运脾和胃。清热利湿选用苦寒清热药与清利小便等药配伍,达到湿去热清的目的,常用于湿热病邪引起的脾胃、肝胆、肠道、膀胱等处的外感发热病。[常方]王氏连朴饮。[方义]本方以黄连、山栀苦寒清化湿热;半夏、厚朴燥湿除满;石菖蒲、芦根、淡豆豉和中清热除湿。
【中医治法】[治法]清利湿热。[常方]葛根芩连汤。[方义]本方以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葛根解肌清热,升清止泻。可加银花、贯众清热解毒,加木通、车前子增强利湿之效。[处方]葛根30克,黄连5克,黄芩20克,炙甘草5克。[用法]先煮葛根,水煎分2次服。
关于清理湿热中医如何调理,以及中医清湿热中药配方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