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开方入门-中医把脉口诀

中医把脉 10

文章阐述了关于中医把脉开方入门,以及中医把脉口诀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文章信息一览:

中医是如何把脉看病的

你好 脉诊,即切脉,俗称“号脉”。在切脉的时候,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脉搏,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寸、关、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脉,临床意义不同。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两大思想观念。中医看病是望、闻、问、切四诊结合,从整体上来诊治疾病,单用一种诊断方法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人体的信息不仅仅表现在脉象上,有的还反映在肤表、声音、嗅味上等。仅凭脉象是单一的、不全面的,容易产生误差。

中医把脉开方入门-中医把脉口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结中医把脉流传至今,说明其是有科学依据的,中医把脉的原理可以这样总结脉诊又称切诊,是医生以手指触按一定部位的脉搏来诊察脉象,达到了解病情,判断病证的方法。脉象的产生是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及各脏腑的协同作用直接相关。脉象能够反映全身脏腑功能及机体的整体情况。

按切全身动脉,以体察经络气血运行情况,从而推断疾病的脉诊方法。又称遍诊,为古代脉诊方法之一。切脉部位有上(头部)、中(手部)、下(足部)三部,每部各分天、地、人三候,共九候。①上部。天候按两额动脉;人候按耳前动脉;地候按两颊动脉。②中部。

寸口诊法 因为上述几种诊脉法,在临床中使用很不方便,所以,历代医家一致***用寸口诊法,从而取代了其他古老诊脉方法,使寸口诊法成为中医脉法的中心。其优点是:准确性强,方便易行,可以测知全身各部的疾病。临床应用价值很高,所以一直沿用至今。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始于扁鹊,完善于晋代的王叔和。

中医把脉开方入门-中医把脉口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同时,在用药过程中,通过把脉可以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评估病情:把脉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如治疗效果、康复情况等。通过把脉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反复或恶化的情况,及时***取措施。把脉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把脉可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

中医的号脉如何入门?

《中医基础理论》要学,然后《中医诊断学》配合《濒湖脉学》一起学习,如果条件允许去其他中医那见习一下,学会还是有可能的,但是想学精比较难。一般把脉象分成28种,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注意:《濒湖脉学》是一定要好好研究的。

【把脉的诊法】诊脉有寸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张仲景三部诊法等,现在常用的是寸口诊法。诊脉部位是手腕内侧,腕后高骨(桡骨茎突)旁,桡动脉搏动处。高骨对应的桡动脉搏动部位是关部,关之前为寸部,关之后为尺部。寸关尺的称呼,最早见于《内经》,寸口诊法发展于《难经》。

不服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寸关尺三部均可触及,沉取不绝,这些特征在脉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把脉是中医的一种诊断方式,又称为切脉。根据不同的脉象来判断不同的疾病,把脉通常分为平脉、浮脉、沉脉,同时也要分为滑脉、洪脉、细脉等,然后了解一下患者病情状况。

切脉中独取寸口指的就是切手太阴肺经经过的桡动脉搏动开端。三部九侯就是摸身体其他各处脏器经络循行部分的动脉搏动。肺是红细胞和氧原子结合的地方,人体运行就是一个不断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所以肺脉的变化反应了身体内的整体变化,所以可以用来指导如何调节人体阴阳。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把脉口诀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把脉入门必背口诀:脉大小。主管察气,脉大气旺,脉小气虚。脉快慢。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脉硬软。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脉浮沉。主管表里,脉浮表症,脉沉里症。脉匀乱。主管察安危。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脉诀全部口诀:左寸脉长心火盛,心烦失眠并多梦。左关脉长肝气逆,胸肋胀满带呃逆。左尺脉长奔豚证,少腹攻冲常作痛。右寸脉长满逆定,肃肺降气法宜用。右关脉长土郁病,呃逆呕吐胃胀痛。右尺脉长肾气强,根固柢深体健壮。

把脉入门顺口溜:浮脉口诀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沉脉口诀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迟脉口诀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二十八脉口诀是中医常识的基础,也是中医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手段。是指通过手指***、把脉来了解人体的身体状况和病情,用以诊断病因、辨证施治的中医基本手段。平时可以***太渊、少海、列缺等脉,以清除经络,调和气血。

自学把脉口诀是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思)。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把脉入门顺口溜

中医至今面临两大难题:辨证不能切脉,治疗不能用药。不能把脉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不能用药是因为药物的性质太难记了。为什么***很难记住?这是因为每种药有三种1125种(25×15×3=1125)。盲目记忆很容易,多了就很难记住了。

更何况,哪儿来那么多的高人啊。我跟你说实话,这十个大夫里面,有九个不会把脉的。即便把了,也是装装样子,或者说 比如像我这种初入门道的,只是在自己望闻问的基础上,希望多一些佐证罢了。至于为什么不号脉也能开方,这就看病的程度,以及想治好多少,从哪里着手了。

没有单学把脉的事情。只有系统学习中医理论,才能知道脉到底指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有中医基础之后,买本《濒湖脉学》,里面几十种脉象背下来,然后每天把自己的,加上把别人的,一天把个十来个人,用心去揣摩,三个月可入门。再想提高就得研究《四圣心源》。

把脉怎么自学

1、我也有个师兄,一直拒绝看脉学的书籍,只把脉的名字记下来了,不去理会书上讲的脉的意义,经过自己十多年的临床再回头去翻书,发现自己的体会跟书上的基本一致。他比较***的是能把出病人的***念头。还有个***兄,能把出你昨晚吃过海鲜。

2、把脉不可以靠自学。把脉需要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和实践,自学难以取得类似的专业技能。

3、切脉 切脉也叫号脉、把脉、平脉。实际上平脉其义自现:以医者的平静之脉体察患者脉位:寸、关、尺脉,脉形,脉数,脉势。通过位、数、形、势,体察患者脏腑气血的太过与不及。太过为实,不及为虚。切诊中的三才诊法极为实用。

把脉入门必背口诀是什么?

把脉口诀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把脉入门必背口诀如下:浮脉:浮在皮肤上,如浮萍在水面,来去无定,有表热证。沉脉:沉在筋骨之间,如投石入水,按之始觉,有里热证。迟脉:迟而有力,按之不绝,有寒证。数脉:数而有力,来去频繁,有热证。滑脉:如珠走盘,滑动无定,有风痰、食积。

把脉入门必背口诀:脉大小。主管察气,脉大气旺,脉小气虚。脉快慢。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脉硬软。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脉浮沉。主管表里,脉浮表症,脉沉里症。脉匀乱。主管察安危。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诸病失血,脉必见芤, 缓小可喜,数大可忧。瘀血内蓄,却宜牢大, 沉小涩微,反成其害。遗精白浊,微涩而弱, 火盛阴虚,芤孺洪数。三消之脉,浮大者生; 细小微涩,形脱可惊。小便淋闭,鼻头色黄, 涩小无血,数大何妨。大便燥结,须分气血, 阳数而实,阴迟而迟。

关于中医把脉开方入门,以及中医把脉口诀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