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理脾胃经典药方大全-名老中医调理脾胃的中药方剂

中医调理 11

接下来为大家讲解中医调理脾胃经典药方大全,以及名老中医调理脾胃的中药方剂涉及的相关信息,愿对你有所帮助。

文章信息一览:

一位中药师的课堂笔记:调理脾胃很简单,健脾方子大全|补充篇

1、附子理中丸比理中丸多了一味大辛大热的附子,其温中散寒之力更强,且能温肾,故用于脾胃阳虚之重证,或脾肾虚寒者。 组成:桂枝 炙甘草 白术 人参 干姜 功用:温里解表,益气健脾。 主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鞭,表里不解。

2、如果按照一般的时方思维,遇到胃胀一症,多考虑胃气不能正常和降,气机停滞,通常以调理气机、健脾和胃为主要治则,多用理气消积和胃的药,如莱 菔子 、厚朴、陈皮、山楂、佛手、香橼等药。但如果不去综合分析这个人的四诊资料,抓住寒热表里虚实,就 很容易方向走偏甚至走错,往往只能图一时之效,甚至完全无效 。

中医调理脾胃经典药方大全-名老中医调理脾胃的中药方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如果发现自己脾胃虚弱,我们还可以通过张仲景的一个著名方子来调理。张仲景名方—— 小建中汤 。在东汉末年***的时代,人们饥不饱食,很多人都存在脾胃虚弱的问题。张仲景看到苍生疾苦,于是写下一个方子,那就是由六味药组成的小建中汤。

4、脾 脾主运化,是人体机能的免疫器官,本身的疾病较少见,一旦出现问题,人体整体的健康都会亮起红灯,所以平时不能忽略保养脾脏。***信号:思虑重,睡眠差、白带异常、脂肪堆积、口气明显,唇周长痘或溃疡。食养:山药、芡实、燕麦、胡萝卜、黄豆 穴位:【三阴交】健脾化湿、疏通益脾。

5、山药能健脾胃、益肺肾、补虚劳。扁豆能理中益气、补肾健胃。莲子能健脾补心、益气强志、强筋骨、补虚损、益肠胃。山楂、麦芽能消食和中、去积除胀。这样搭配起来,这个食方就很全面,以滋补脾胃为主,兼顾去除体内湿气。百家讲坛上,也曾推荐过。补脾胃,是调理身体的关键。

中医调理脾胃经典药方大全-名老中医调理脾胃的中药方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健脾养胃的食物,如山药、莲子、大豆、谷物、扁豆、薏苡仁、山楂、香蕉、大枣、板栗及猪瘦肉、牛肉、鸡肉、牛奶、豆制品等。补益脾胃的中草药有人参、茯苓、黄芪、白术、甘草等,与食物配制成药膳效果更佳。

帮忙认一下中药方子(健脾胃为主)

1、【中药处方】(1)陈皮半夏汤 [主治]健脾益胃,补气。[处方]陈皮、半夏各10克,党参15克,白术、茯苓、苍术各10克,砂仁8克(研末,冲入药汤内服),木香7克,扁豆10克,山药12克,甘草7克。[用法]水煎服,1剂分2次服。(2)骨脂豆蔻汤 [主治]健脾温胃。

2、[主治]人参、白术为主药,健脾益气,以葛根益气生津,藿香、木香芳香醒脾,行气而健胃,茯苓健脾利湿,甘草益气。对于有阴津损伤之基础,而见脾胃气虚之消渴,颇为贴切。[处方]人参1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炙甘草3克,藿香10克,葛根20克,木香6克。[用法]制成散剂或水丸。每服6克,日3次。

3、小建中汤以温中补虚缓急为主,并可调和阴阳,柔肝理脾。阴虚火旺者忌用;呕吐者不宜用;吐蛔者、中满者不可用。 组成:白术 炒 木香 黄连 甘草 茯苓 人参 神曲 炒 陈皮 砂仁 麦芽 炒 山楂 山药 肉豆蔻 去油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脾虚停食证。食少难消,腕腹痞闷,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象虚弱。

4、生白术健脾滋肠,促进大肠蠕动,是动力药;决明子、火麻仁,油脂多,是润肠药。此三味,用量大,则起效快;于成人或小儿之便秘,均有良效;若顽固性便秘,可加牵牛子。 防风、荜茇、木香(理气宽肠饮) 此三味为毛德西治疗慢性胃肠炎气滞证之主方。表现为:腹胀,肠鸣,矢气多。

5、你知道 中医 药方主治健脾 养胃 的 中药 方有哪些?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健脾养胃的中药药方,希望能帮到你。

6、补气血健脾胃补肾的中药方 理中汤:人参10g 炙甘草10g 白术10g 干姜。补益宗气最好的方子没有之一!后世有 四君子汤:党参10茯苓10白术10甘草9 ,这个就比较平和,可以煲鸡汤或者直接煮水当茶喝 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5:1,这条方从金匮要略来,被后人发扬光大。

脾胃虚弱的中药处方是什么?

陈皮半夏汤 [主治]健脾益胃,补气。[处方]陈皮、半夏各10克,党参15克,白术、茯苓、苍术各10克,砂仁8克(研末,冲入药汤内服),木香7克,扁豆10克,山药12克,甘草7克。[用法]水煎服,1剂分2次服。(2)骨脂豆蔻汤 [主治]健脾温胃。

参苓白术散 [主治]健脾、益气。[处方]人参100克、茯苓100克、白术(炒)100克、山药100克、白 扁豆(炒)75克。[用法]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2)实脾饮 [主治]温中健脾,化湿利水。

[主治]脾胃虚弱,健脾养元。[处方]糯米700克,山药90克,茯苓(去皮)60克,芡实90克,莲子肉90克,川椒15克,苡仁90克。[用法]共为细末。可酌加白糖温水调服,每日早、中、晚各服2匙。如酌加广皮、半夏、白术、人参、山楂肉尤妙。

治疗脾胃气虚的方剂?

1、东垣立此方以补气升阳,甘温除热,主治气虚发热证,但后世多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及气虚下陷证。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补中益气汤药方介绍,希望你喜欢。

2、治疗厌食脾胃气虚证,治宜健脾益气,佐以助运,方选异功散加减。

3、四君子汤为补益剂,具有补气,益气健脾之功效。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数。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属脾胃气虚者。【方剂名】四君子汤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各9g)甘草炙(6g)各等分。

4、白术散 [主治]人参、白术为主药,健脾益气,以葛根益气生津,藿香、木香芳香醒脾,行气而健胃,茯苓健脾利湿,甘草益气。对于有阴津损伤之基础,而见脾胃气虚之消渴,颇为贴切。[处方]人参1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炙甘草3克,藿香10克,葛根20克,木香6克。[用法]制成散剂或水丸。

5、四君子汤主治:脾胃气虚,面色萎黄,语声低微,四肢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脉细缓。组成:人参10克,白术、茯苓各9克,甘草6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怎样用中医治疗脾胃虚弱?

健脾丸健脾药居多,侧重于补,重在健脾消食,适用于脾虚食积,兼有湿热之证。 组成:神曲 炒 黄连 肉豆蔻 面裹煨 使君子 麦芽 炒 槟榔 木香 猪胆汁 功用:健脾消食,清热驱虫。 主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面黄体瘦,肚腹胀满,发热口臭,大便溏薄,以及虫积腹痛。

人参汤 [主治]益气养胃。[组成]人参12克,炙厚朴6克,生姜6克,枳实(炙)6克,炙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3)白术散 [主治]对于有阴津损伤之基础,而见脾胃气虚之消渴,颇为贴切。[处方]人参1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炙甘草3克,藿香10克,葛根20克,木香6克。

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症见腹中冷痛,喜温喜按,手足不温,大便腥秽者,可用附子理中汤以温中散寒;若久泻不愈,中气下陷,症见短气肛坠,时时欲便,解时快利,甚则脱肛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减当归,并重用黄芪、党参以益气升清,健脾止泻 [用法]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一般***用调和脾胃、补气健脾、滋阴养胃等方法。具体药方有:寒邪客胃引起的:良附丸。脾胃虚寒引起的:黄芪健中汤、小建中汤。胃阴亏虚引起的:一贯煎。脾胃虚弱引起的胀痛:补中益气汤。脾胃虚弱引起的呕吐、饮食不佳:香砂六君子汤。脾胃阳虚引起的:理中汤。具体的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开药来治。

生白术:白术是一味调补脾胃的中药,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之功。常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脘腹胀满,倦怠乏力,脾虚湿困、泄泻,或水湿停留、痰饮、水肿及体质虚弱、表虚自汗等症。健脾燥湿止泻,常与薏苡仁、茯苓、白扁豆、莲子、山药、陈皮等配伍;表虚不固,常与黄芪、浮小麦等配伍。

补脾的中药方

1、四神丸温肾为主,兼以暖脾涩肠,主治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所致的肾泄。 组成:大黄 当归 干姜 附子 人参 芒硝 甘草 功用: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主治:寒积腹痛。便秘腹痛,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欠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温脾汤治疗脾阳不足,寒积中阻。

2、丹田降脂丸 [主治]利水渗湿,活血祛瘀,主要用于血行不畅或气血瘀滞型高脂血症和脾肾两虚型高脂血症,症见形体肥胖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等。有降低甘油三酯与总胆固醇的作用。[处方]丹参、三川芎、泽泻、人参、当归、首乌、黄精。[用法]每天3次,每次1丸,疗程3个月。

3、二白汤 [主治]柔肚补脾。[处方]白术、白芍、陈皮、防风若干。[用法]水煎,1日1剂,分2次服。(3)柴胡疏肝散 [主治]柴胡疏肝散化裁 [处方]柴胡12克,积壳l0克,白芍15克,炙甘草l0克,青皮、陈皮各12克,香附15克,生龙骨、牡蛎各30克,乌梅20克,木瓜12克。

关于中医调理脾胃经典药方大全,以及名老中医调理脾胃的中药方剂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