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经典案例-中医把脉原理技巧汇总

中医把脉 10

文章信息一览:

把脉怎么把

中医切诊方法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切脉的部位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三种,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和。寸口位于两手腕后桡动脉搏起动处,分为寸、关、尺三部。掌后高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你好! 中医切诊方法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切脉的部位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三种,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和。寸口位于两手腕后桡动脉搏起动处,分为寸、关、尺三部。掌后高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中医把脉经典案例-中医把脉原理技巧汇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好 脉诊,即切脉,俗称“号脉”。在切脉的时候,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脉搏,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寸、关、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脉,临床意义不同。

中医“把脉”的原理到底是什么?

1、中医诊脉的原理是:脉搏的产生与心脏的跳动、心气的升降、脉络的通利以及气血的盈亏和各脏腑的协同作用直接相关脉象可以反映全身脏腑功能和身体的整体情况。因此,脉诊可以辨别疾病的部位和致病性,预测病因和病情,判断疾病的预后和结局。

2、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手腕突出位置的内侧(中医叫作“关”),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和中指紧紧并排在一起,最后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中指和无名指不要并紧,稍稍留一条小缝隙,这样就能摸到脉了。

中医把脉经典案例-中医把脉原理技巧汇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中医把脉的原理其实就是掌握心脏跳动的频率来判断病人的身体状况,就跟现在的西医会利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跳,然后记录心率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中医不需要接触外在的工具,完全凭借自己的医学知识就可以判断出来,所以从把脉就可以看出病人的心气的盛衰以及血气的盈亏状态,比西医会更直观一些。

4、脉搏的快慢并非简单的冷热区分,而是机体活力的反映。快脉代表机体积极应对,慢脉则可能提示机能疲惫。在临床实践中,快脉引导祛邪,慢脉则需要调养扶正。同时,停跳脉需高度警惕,它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标志,需及时评估并***取相应措施。

5、原因是脉诊显示的线索是非常有限的。脉诊,即切脉,俗称号脉,是通过接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在此,脉就是脉象的意思。脉象能传递机体各部分的生理病理信息,是窥视体内功能变化的窗口。

6、中医把脉基于中医的经络理论,如果说曾经中医的把脉都是基于几千年的经验和临床心得,那么到今天中医的经络学说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经有电脑经络检测系统了。经络系统分布人体全身,有运行气血、反映病候等功能。因此,经络理论是中国传统医学临床辨证识症和治疗的主要依据。

把脉能诊断哪些病?

病情分析:脉象可以去分证型,比如寒、热、虚、实、痰湿、淤血等基本情况,具体情况还得四诊合参,综合分析。意见建议:必要时还得依靠彩超、生化等辅助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但从脉象上来诊断有一定局限性。

细脉: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弦脉,脉形端直,如按琴弦。常见于有肝胆病、痰饮证、疼痛证的患者。滑脉,脉来流(滑)利,如盘走珠。是实热证、痰饮证、伤食证,或妊娠的脉象。涩脉,脉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为气滞证、瘀血证、精血亏少证之征象。虚脉,三部脉举按皆无力,隐隐蠕动于指下,为一切无力脉之总称。

通过把脉可以推断一个人的健康与否,通过把脉可以知道疾病的真实性和疾病的变化。例如,心脏、心脏是形成脉搏的动力器官,在脉搏时,可以通过心脏的跳动来反映心脏的病变(如冠心病、心脏血液供应功能障碍等)。如果脉搏变得很细,脉搏位置浅,无力,这时患者的胃可能会很***。

关于中医把脉经典案例,以及中医把脉原理技巧汇总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