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理胃肠胀气-肠胃胀气 中医

中医调理 129

接下来为大家讲解中医调理胃肠胀气,以及肠胃胀气 中医涉及的相关信息,愿对你有所帮助。

文章信息一览:

治疗胃胀有什么中药方

1、香砂养胃丸 由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制)、香附(醋制)、枳实(炒)、豆蔻(去壳)、厚朴(姜炙)、广藿香、甘草组成。方中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为君药。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豆蔻芳香理气,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

2、治疗胃胀的中药方 鸡莱散:鸡内金3克、莱菔子6克,炒黄研末,分3次温开水调服。胃痛腹胀,厌食拒按,恶心欲呕,吐后痛减者适用。鲫鱼椒姜汤:鲫鱼500克,洗净切片,水煮沸,加入豆豉、胡椒、干姜、陈皮,空腹食之。不能下食,虚弱无力,胃部饱满,遇寒则发,喜温喜按,形寒肢冷者尤宜。

中医调理胃肠胀气-肠胃胀气 中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两位中药组成的方子,可行气消胀,化痰除满,还能疏肝解郁,止疼痛,分别是枳实和青皮,助你脏腑通畅,一身轻松,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看青皮 青皮味苦、辛,性温,入胃经,可消胀化滞,常被用于食积腹胀,其辛行苦降温通,有很好的消积降气,行气止痛的作用。

4、该方主要由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升麻、柴胡等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现代医学多项研究也表明,该方对于脾胃病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治胃病有什么好的中药?

百合乌药汤 [单方]百合30克,乌药9克,延胡索9克。[用法]水煎服。[功效]治虚热胃痛。(2)乌梅白芍砂仁末 [单方]乌梅2枚,白芍5克,砂仁5克。[用法]焙干研末。冲服。[功效]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3)大枣红糖白芍汤 [单方]大枣、红糖、白芍各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中医调理胃肠胀气-肠胃胀气 中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黄芪建中汤 [主治]胃脘冷痛,遇寒痛甚,喜得温按,胃纳差,口淡无味;或吐痰涎,小便清长,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脉沉紧。[处方]白芍18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生姜、黄芪各10克,大枣4枚,饴糖30克。[用法]诸药水煎取汁,加饴糖,分2次温服,每日1剂。

胃炎灵 [处方]潞党参15克,炙黄芪15克,炒白芍15克,炒白术10克,炙桂枝5克,广木香5克,广陈皮5克,佛手片5克,炙甘草5克,生姜5克,大枣4枚。

良附丸合桂枝汤加减 [主治]胃痛卒发,痛无休止,得温则减,遇寒加重,多有受凉或饮食生冷病史,或伴见呕吐清水,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喜食热饮,口淡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处方]高良姜、香附、桂枝、炒白芍、炙甘草、姜半夏、荜拨、生姜各适量。

治疗慢性胃炎效果较好的中药有半夏、土木香、陈皮、紫苏。半夏具有燥湿化痰、和胃安神、降逆止呕的功效,是脾胃两经的要药。慢性胃炎患者多有痰浊阻滞,胃部痞塞不适,纳呆恶心等症状,半夏在现代药理学中广泛被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急慢性胃炎,所以是治疗慢性胃炎的首选中草药之一。

治疗腹胀的中成药哪个好?

您好,考虑胃胀。可以服用胃康灵胶囊和吗叮啉片或者三九胃泰胶囊看看。另外应注意日常饮食与保健,并注重运动和休息,调整精神状态。生活有规律,定食定量用餐,保持心情舒畅,祝健康。

腹胀,矢气频多,一般是胃肠气滞导致的,可能还伴有胃口不好,大便不畅,舌苔白腻等症状。

十香止痛丸 [处方]香附(醋炙)、乌药、檀香、香橼、蒲黄、沉香等。[主治]疏气解郁,散寒止痛。用于气滞胃寒,两胁胀满,胃脘刺痛,腹部隐痛。[用法]口服,1次1丸,1日2次。孕妇慎服。

芪斛楂颗粒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益气固表,消食导滞。用于改善小儿脾胃气虚、脾失健运症引起的厌食、偏食、汗多、大便不调、易感冒。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七岁以内一次10克,七岁以上一次20克,一日3次。注意事项:(1)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品。(2)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补脾益肠丸适用于脾虚泄泻症,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肠鸣等症;参苓白术丸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人参健脾丸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消化不良,胃胀难受,脾胃虚弱?中医教你调理脾胃,搞定消化不良

1、调理脾胃虚弱可以试试中医***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又方便,调理脾胃虚弱***这些穴位。脾胃虚弱会导致消化不良,吃下的食物身体无法吸收它的营养,身体容易疲乏,会感觉全身无力,中医***能够调理脾胃虚弱,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方法。点按中脘穴。

2、调理脾胃虚弱食谱 八宝粥 莲子、芡实、薏苡仁、山药、桂圆、红枣、白扁豆各5克、粳米l00克,煮粥食用。能益气养血,健脾强身,适用于体虚乏力、食少纳呆、气血亏虚。山楂麦芽粥 山楂15克,麦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3、脾胃保健穴位 壹 神阙穴(肚脐)神阙任脉之穴,位于腹部脐中,系血脉之蒂,为精、气、神、血往来之要,并与冲脉有密切关系,为人体上下左右交会之中心,乃生气所系,内通五脏而关系于肾,是人体气机运转的重要枢纽,有调理脾胃、祛寒壮阳之功。

关于中医调理胃肠胀气和肠胃胀气 中医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肠胃胀气 中医、中医调理胃肠胀气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