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动脉-中医脉诊动脉

中医把脉 9

文章阐述了关于中医把脉动脉,以及中医脉诊动脉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文章信息一览:

把脉把的是哪里

手臂内侧桡侧端动脉搏动处。中医中,桡骨茎突动脉搏动处为寸脉位置(图中医生食指所在处) ,寸之后为关(图中医生中指所在处),关之后为尺(图中医生无名指所在处);寸关尺三部的脉搏,分别称寸脉、关脉、尺脉。

中医把脉中左手心肝肾 右手肺脾命中的命门讲的是什么?现在常用的是寸口诊法。诊脉部位是手腕内侧,腕后高骨(桡骨茎突)旁,桡动脉搏动处。高骨对应的桡动脉搏动部位是关部,关之前为寸部,关之后为尺部。

中医把脉动脉-中医脉诊动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脉的时候其实需要找对位置,通常是把“寸关尺”。

中医在瞧病时,都需要先把手放在病人的手腕上按一会,也就是所说的号脉。号脉是中医用手按在病人的手腕的脉搏上,根据脉象的表现,判断身体的状况。脉诊,即切脉,俗称“号脉”,也称探脉。切脉诊病,由来已久。

切脉的部位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三种,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和腹诊。寸口位于两手腕后桡动脉搏起动处,分为寸、关、尺三部。掌后高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寸口脉可分候脏腑之气,左寸候心,小肠;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膀胱;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

中医把脉动脉-中医脉诊动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医进行把脉来判断病人病情,把脉是什么原理?

脉诊(切诊之一)是四诊的核心技术,是从事中医的人士必须掌握的,其余诸诊都是为验证脉诊服务的,这个叫做“脉症互证”,也就是说,只靠把脉就可以看病,而只用其他三诊方法就不能准确看病。脉诊的功能和效果已经为千年的中医社会实践严格检验证实,人们也一直在使用脉诊技术诊病。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两大思想观念。中医看病是望、闻、问、切四诊结合,从整体上来诊治疾病,单用一种诊断方法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人体的信息不仅仅表现在脉象上,有的还反映在肤表、声音、嗅味上等。仅凭脉象是单一的、不全面的,容易产生误差。

数脉,脉来较快,每分钟90次以上,来去急促。多主热证,因热可使血流速度加速,数而有力者为实热证,数而无力者为虚热证。细脉,又称小脉,脉如细线,软弱少力,但应指尚明显。是湿证与虚证之象。因湿邪阻滞脉道或气血虚而不能充盈脉道所致。洪脉,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如洪水。

关于中医把脉动脉和中医脉诊动脉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医脉诊动脉、中医把脉动脉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