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配药制药-开出了药方 精准把脉

中医把脉 5

文章信息一览:

请专业中医人士帮我看看配药

组方分析:黄芩、苦参、黄柏、虎杖清热除湿,当归、生地、茜草养血活血,石膏、生地配伍又可清热凉血,大黄、穿心莲清热解毒,石斛、麦冬、乌梅、生地养阴生津,苡仁、赤小豆、山药、白术健脾渗湿,菟丝子、枸杞补肾,与乌梅合用可收敛固涩,治疗尿多。

人参200G、白术100G、茯苓100G、甘草100G(四君子汤)可以补气健脾,当归100G、熟地150G、阿胶200G、白芍100G(四物汤去川芎,加阿胶)补血活血,龟胶200G、鹿胶200G、大云100G可以补肾温阳、润肠通便,枸杞100G可以补益肝肾之阴。全方主要作用是补益气血,同时可以温阳养阴、润肠通便。

中医把脉配药制药-开出了药方 精准把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您好!基本组成:此方由28药组成,主要是六味地黄汤合六君子汤、四物汤加安神固摄、和胃之药而成。

处方分析:麸炒枳壳、陈皮有行气作用,姜半夏、姜竹茹有降逆止呕作用,黄连、吴茱萸、煅瓦楞子、香附等同用有制酸止痛作用,炒酸枣仁、制远志、龙齿有安神作用,天麻、石决明、钩藤平肝熄风,潜阳作用,浮小麦有去盗汗作用,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

即:将此方群药加工成水丸或者大蜜丸或颗粒剂等的其它剂型,按每日服用几次,每次服用多少克来使用此药。从药方的文字格式和表述上看缺少相关的服用方法和说明。是一个不够规范的处方。中药饮片的品质一般。建议有必要去咨询一下给您开方的中医师,问清服用方法等以后再服用为妥。

中医把脉配药制药-开出了药方 精准把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前四味药就是补血的四物汤,再就是行气化湿的药,尔后又有黄精桂枝仙矛仙灵脾温肾阳。个人认为医生是想为你温肾健脾补血。以治疗比如面色不好,嗳气,饱胀,身体怕冷。既是阳虚脾弱而伍熟地多有滋腻之嫌。即已温阳又用大队行气化湿就有点多余,搞不清是阳虚重还是气滞重。

老中医把脉是怎么会事?

1、原因是脉诊显示的线索是非常有限的。脉诊,即切脉,俗称号脉,是通过接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在此,脉就是脉象的意思。脉象能传递机体各部分的生理病理信息,是窥视体内功能变化的窗口。

2、中医把脉的原理其实就是掌握心脏跳动的频率来判断病人的身体状况,就跟现在的西医会利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跳,然后记录心率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中医不需要接触外在的工具,完全凭借自己的医学知识就可以判断出来,所以从把脉就可以看出病人的心气的盛衰以及血气的盈亏状态,比西医会更直观一些。

3、古人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力和天才的创造力,于是“悬丝诊脉”的绝技就这样发明出来了。病人在帐幔里边,御医在帐幔外边,一根丝线一头连着病人的手腕(寸关尺诊脉的部位),一头牵在御医手上来诊脉。如果这种方式真能诊出脉象来,也算是最早的“远程诊断”了。

“把脉”是怎么回事啊?为什么能探测出病来呢?请医生们透露一些吧!非常...

综合上面六部脉象就可以知道是得了因为受到惊恐忧思所致之宿食重症。按照中医理论处方配药服下,即刻泻下宿食病根(积在腹内三年的粽团脓血),患了三年的危重病马上就好了”(例见易学科普名著《西游记》第68-69回记载)。

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事儿是咋发生的。2019年11月份邬某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的遭遇,在9月中旬左右她因为颈椎不舒服就在广州一家医院进行检查,检查后她认识了医生郑某,在检查后郑某说出她身体有很多的问题,包括宫寒等疾病,这时郑某说医院马上下班让邬某去他的宿舍取药。

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说一声:“走罢!”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

把脉能趁断身体哪些疾病?

张仲景说,肝病会传到脾,脾病会传到肾,肾病会传到心,心病会传到肺,肺病会传回肝,这时候就病危了。因此,肝病的人,第一个会感觉到脾胃不好,以为自己是胃肠病,一天到晚吃胃药却治不好,原因很简单,因为胃根本没有病嘛,真正的病在肝。

通过切脉可以判断是否怀孕,但准确率不能达到百分百,因为喜脉与普通脉搏的感受不同,喜脉很多时候属于滑脉,但人体的脉象受很多因素影响,所以干扰喜脉的因素同样有很多。

经张太医一番细细把脉诊视,否定了“喜”信的诊断,认为病因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当张太医诊病时,秦氏已经过贾珍等人“混治”过了,“喜”信的症状自然不复存在。张太医的结论便成定论,一场争论也就顺着贾珍的意愿而平息。

最高尚宫身体不适,由崔尚宫偷偷引进宫外大夫入宫替最高尚宫诊脉看病,未料事情揭发,最高尚宫不得不退位,因此引起一场最高尚宫位置之争,结果却出乎意外,由生性淡泊名利的郑尚宫出线。郑尚宫深藏不露,做得一手好菜,对于各种料理手艺和食补药膳样样精通,并且为人公正,豁达开朗,御膳厨房的气氛焕然一新。

古语说:业精于勤。据我看,光勤于用脑力而总不用体力,业也许不见得能精;两样都用,心身并健,一定更有好处。--老舍 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汉族谚语 身体健康常年轻,不欠人债常富裕。--佚名 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

中医把脉有什么科学依据

总结中医把脉流传至今,说明其是有科学依据的,中医把脉的原理可以这样总结脉诊又称切诊,是医生以手指触按一定部位的脉搏来诊察脉象,达到了解病情,判断病证的方法。脉象的产生是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及各脏腑的协同作用直接相关。脉象能够反映全身脏腑功能及机体的整体情况。

中医把脉的原理其实就是掌握心脏跳动的频率来判断病人的身体状况,就跟现在的西医会利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跳,然后记录心率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中医不需要接触外在的工具,完全凭借自己的医学知识就可以判断出来,所以从把脉就可以看出病人的心气的盛衰以及血气的盈亏状态,比西医会更直观一些。

在医疗条件低下的古代把脉是一种经济实惠的检查手段,中医几千年来的经验总结出脉象的规律。脉搏的跳动力度、快慢和停跳的变化来判断病人身体的状况,中医总结出大概有几十种不同的脉象对应身体相应部分的病症,在通过望、闻、问等辅助手段进行确诊。

关于中医把脉配药制药,以及开出了药方 精准把脉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