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之五行学说是什么-中医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中医养生 12

文章阐述了关于中医养生之五行学说是什么,以及中医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文章信息一览: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上有哪些应用?

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③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

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体系,依据自然界的五方、五色、五味等规律,将人体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与五行相对应,分为肝、心、脾、肺、肾五脏。 脾脏属土,主运化,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转化为气血津液,滋养全身。

中医养生之五行学说是什么-中医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心、肝、脾、肺、肾对应的五行为火、木、土、金、水; 对应的五色为红、青、黄、白、黑;对应的五季为:心对应夏五月,肝对应春正、二月,脾对应腊月,肺对应八月,水对应冬月(均以农历为准)。

中医五行相生的规律

1、金水相生是肺肾同治的`方法,有“金能生水,水能润金之妙”(《时病论·卷之四》、。 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滋于肺,而致肺肾阴虚者,表现为咳嗽气逆,干咳或咳血,音哑,骨蒸潮热,口干,盗汗,【遗】精,腰酸腿软,身体消瘦,舌红苔少,脉细数等。

2、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行相生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也就是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以水为例,生我者为金,则金为水之母;我生者为木,则木为水之子。其他四行,以此类推。

中医养生之五行学说是什么-中医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其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其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4、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母)和“我生”(子)两方面的关系,把它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

5、在五行相生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也就是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相生规律:生,含有资生、助长、促进的意义。五行之间,都具有互相资生、互相助长的关系。这种关系简称为“五行相生”。以水为例,生我者为金,则金为水之母;我生者是木,则木为水之子。

中医养生五行理论知识,五行养生是如何讲的那?

1、传统的中医理论中,“五行”即指木、火、土、金、水,是对大自然里事物的总结和提炼。五行的生、克、乘、侮,是宇宙万物运动方式与规律的本始,也是人们养生保健的本始,古人们把自然界的这些现象与自身联系到了一起,指导人们探索自身健康的秘密。

2、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克为平衡 木 属木的时令:春季 属木的器官:肝、胆、眼睛。工作过于辛苦时第一要维护的就是肝脏。因为肝是身体里集中藏血的器官,你玩命工作它就得玩命储血。

3、具体到五官的养生方法,很简单:常闭眼,养神;少说话,养心;平稳呼吸,养肺;多食美味,养口;少惹烦杂,非礼勿听,养耳。

中医五行五脏及养生

肺先行,万物由呼吸为首,脾为五脏之母(统血),肾为一身之根(原气、导源于肾包括命门,藏于丹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心包:无形,气之所出;三焦:无形,气之所经。

相生:肝木藏血以济心火,心火之热以温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肾水之精以养肝木,这说明了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

五脏:心肝脾肺肾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为发展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五官:目、舌、口、鼻、耳。五体:筋、血、肉、皮毛、骨。每一种器官都与五行一一对应。当然,这不是说人体的器官是简单的元素,而是具有与对应元素相似的性质。

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

关于中医养生之五行学说是什么,以及中医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扫码二维码